| 
 
	一、降水量
		
			 
	2004
	年全省平均降水量
		
			521.9mm,比上年少
		
			37.2mm,比多年平均值少
		
			14.0mm,属平水年份。
		
			 
	(一)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2004
	年全省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南部和西北部降水量较小。多雨区的降水量在
		
			600mm以上,少雨区的降水量在
		
			500mm以下。
		
			 
	(二)降水量的时程分配
		
			 
	2004
	年全省降水量呈现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出现在
		6~
		9月,四个月共降水
		
			412.9mm,占年降水量的
		79.4%,其中
		7月份降水量
		
			144.2mm为最大,占年降水量的
		27.7%。
		
			 
	(
	三
		) 分区降水量
		
			 
	按行政分区唐山市降水量
		
			614.5mm为最大,比全省平均多
		
			92.6mm;张家口市
		
			448.6mm为最小, 比全省平均小
		
			73.3mm。
		
			 
	二、 河川径流量
		
			 
	(一) 天然产水量丰枯情况
		
			 
	2004
	年全省降水量接近常年,故全省各河天然年产水量,除滦河水系各河、潮白蓟运河水系沙河和潮河、永定河水系东洋河、子牙河水系绵河为枯水外,其余各河多属平水或偏枯。
		
			 
	(二) 实测来水量
		
			 
	2004
	年河北省各河实测来水量仍较少。各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漳河观台站
		8.72亿
		m3为最大,滦河潘家口水库
		6.94亿
		m3居次,滹沱河黄壁庄水库实测年径流量
		5.98亿
		m3也较大。实测年径流最小的是南洋河柴沟堡站,为
		0.26亿
		m3。
		
			 
	三、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一) 浅层地下水
		
			 
	2004
	年
		12月底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
		
			14.32m。石家庄、邯郸和保定全部,邢台中西部,衡水的西北部和沧州西部的河间、肃宁两县,廊坊北部的三河、固安两县,以及唐山市区和丰润县,地下水埋深大于
		
			10.0m;保定中南部,石家庄、邯郸大部以及邢台宁晋泊~大陆泽以西全淡水区,地下水埋深超过
		
			20.0m;廊坊南部及沧州运东平原、冀东沿海平原地下水埋深小于
		
			5.0m,其中埋深较小的青县
		
			1.98m,东光
		
			1.99m。其它区域地下水埋深在
		5.0~
		
			10
				.0m之间。
		
			 
	(二)深层地下水
		
			 
	1
	、
		2004年底深层地下水埋深分布概况
		
			 
	2004
	年底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衡水
		
			50.22m,沧州
		
			54.56m,邢台中东部平原
		
			52.20m。
		
			 
	2
	、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概况
		
			 
	冀枣衡漏斗:为一多中心的复合型漏斗,两中心分别位于衡水市的东滏阳和南宫市的焦旺。
		 2004年底漏斗漏斗区边缘等水位线为
		
			-35m,封闭面积
		
			4001km
			2。衡水市漏斗中心东滏阳埋深
		
			77.39m,
		
			-40m等水位线封闭面积
		
			492.3km
			2,南宫市漏斗中心焦旺埋深
		
			83.66m,
		
			-40m等水位线封闭面积
		
			1016km
			2。
		
			 
	沧州漏斗:漏斗中心位于沧州市变压器厂。
		2004年底漏斗中心埋深
		
			94.53m
		, 
			-55m等水位线封闭漏斗面积
		
			1146km
		2。
		
			 
	四、可供水量预测
		
			 
	(
	一
		) 2005年初蓄水和来水情况
		
			 
	2005
	年初省辖大、中型水库蓄水
		29.21亿
		m3,比
		2004年初增加了
		8.63亿
		m3。其中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四座大型水库蓄水量为
		14.15亿
		m3,比
		2004年初蓄水量增加了
		5.19亿
		m3。
		
			 
	2004
	年
		12月山区各主要河道控制站月平均流量除漳河观台站、滦河滦县站大于
		
			10 m3
		/s外,其余均小于
		
			10 m3
		/s。漳河观台站
		
			14.6m3
		/s为最大,滦河滦县站
		
			10.8 m3
		/s居次,南洋河柴沟堡站
		
			0.386m3
		/s为最小。
		
			 
	2004
	年
		12月主要水库月平均入库流量以岗南水库
		
			10.7 m3
		/s为最大,潘家口水库
		
			10.6m3
		/s次之,其余水库均小于
		
			10 m3
		/s。
		
			 
	
		 (
	二
		) 2005年
		1~
		6月全省可供水量预测
		
			 
	2005
	年
		1~
		6月全省预测可供水量为
		116.70亿
		m3。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
		43.89亿
		m3,地下水可供水量为
		72.81亿
		m3。全省十一个设区市中,保定市可供水量最多,为
		22.87亿
		m3;石家庄市
		18.07亿
		m3居次;承德市可供水量最少,为
		3.54亿
		m3。
		
			 
	五、需水量预测
		
			 
	2005
	年
		1~
		6月全省需水量预测值为
		154.43亿
		m3。其中,农业需水量
		132.86亿
		m3,工业需水量
		14.62亿
		m3,生活需水量
		6.95亿
		m3。
		
			 
	各行政分区中, 石家庄市需水量
		25.71亿
		m3为最多,其次唐山市为
		24.21亿
		m3、保定市为
		22.87亿
		m3;张家口市
		6.52亿
		m3为最少。
		
			 
	六、水资源供需分析
		
			 
	2004
	年属平水年,全省缺水状况依然十分严重,全省缺水量
		37.73亿
		m3,水资源供需比仅为
		0.76。按设区市水资源供需比分析,邯郸、邢台、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六市为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区
		, 其余五市属缺水区。缺水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47.9%。
		
			 
	综上所述,
		2005年
		1~
		6月全省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平原区缺水十分严重
		,若仍以超采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满足
		2005年
		1~
		6月需水,必将导致平原区特别是中东部平原区的地下水位继续下降甚至显著下降。
		
			 
	七、 重要水事记录
		
			 
	2004
	年河北省风调雨顺,但局部也发生了洪水,水库蓄水量较上年有所增加
		,大面积干旱仅发生在早春和晚秋,洪灾和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大。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洪水灾害
		
			 
	2004
	年汛期降雨次数多,强降雨天气过程少,
		6~
		9月共出现了洪峰流量
		82站次。冶河平山水文站洪峰流量
		
			1520 m3
		/s为全省最大。
		
			 
	8
	月
		10~
		13日,我省出现大范围降雨,西南部太行山区降大到暴雨。石家庄市平山、赞皇、井陉、灵寿及保定市易县、涞水等县
		43个乡镇、
		1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
		585间,并冲毁了部分道路桥梁和农田基础设施。
		
			 
	据统计,
		2004年全省洪水灾害受灾面积
		36.
			6
				
					千公顷
			,成灾面积18.0千公顷,绝收面积
		4.
			8
				
					千公顷
			,死亡大牲畜1748头,倒塌房屋
		1657间,受灾人口
		65.53万人,因灾死亡
		2人,直接经济损失
		3.3亿元,是近年来死亡人数最少、经济损失较少的一年。
		
			 
	(二)旱灾
		
			 
	2004
	年全省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大面积干旱仅发生在早春和晚秋,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2004年干旱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早春和晚秋降雨偏少,土壤失墒严重。
		2004年
		1月~
		4月中旬,全省平均降雨只有
		
			20mm,只相当多年同期平均值的
		68%,大部分地区基本没有有效降雨,土壤水分流失严重。全省最大受旱面积
		 2778.0千公顷,其中作物受旱
		936.
			7
				
					千公顷
			,白地缺墒1841.
				3
					
						千公顷
				。
					 
	2
	、春季蓄水明显偏少,许多地区人畜饮水困难。
		
			4月
			1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共蓄水
		17.6亿
		m3,其中
		18座大型水库蓄水
		15.6亿
		m3,比常年同期少
		6.4亿
		m3。水池、水窖蓄水普遍不足。春旱严重时全省有
		146万人因旱发生季节性饮水困难,其中有近
		10万人需出村拉水。
		
			 
	3
	、城市用水供需矛盾突出。
		2004年我省
		11个设区城市总用水量已达
		22亿
		m3,而城市供水工程可供水量仅
		14亿
		m3,缺水量
		
			8亿
			m3,缺水率达
		36%。在采取了各种节水措施,挤占农业用水,牺牲生态环境严重超采地下水等情况下,仍缺水
		
			5亿
			m3。
		
			 
	(三)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
		
			 
	1
	、召开全省水资源工作会议。
		3月
		25~
		26日,全省水资源工作会议在邢台市召开,韩乃义厅长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当前应该实现的十个转变
		,分析了当前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力争实现“一个突破、两个创新、两个加强、一个确保”的工作思路。
		
			 
	2
	、全省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2004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专题调研组,到未统一管理水资源的
		5个设区市,进行了专题调研,积极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截至
		9月底,全省
		11个设区市都已明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并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设立水资源与节水管理机构。
		
			 
	3
	、公布实施《河北省水功能区划》。省水利厅会同省环保局制定的《河北省水功能区划》于
		2004年
		5月经省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实施。
		
			 
	4
	、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正式生效启动。
		
			9月
			13日,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及环保总局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正式生效启动会议。该项目是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向全球环境基金组织(
		GEF)申请的赠款项目,其目的是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综合管理水平,改变流域内水质恶化、水资源严重超采的状况,减轻流域对渤海的污染。
		
			 
	5
	、第四次引黄济津圆满完成。
		
			9月
			2日,水利部召开年度引黄济津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引黄济津;
		
			9月
			14日,省水利厅召开应急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全盘安排引水前工程项目实施;自
		
			10月
			9日
		-
			2005
				
					年1
				
					月25
				
					日
			共向天津送水4.3亿
		m3,完成了预定任务。
		
			 
	6
	、实施引岳济淀生态补水。我省自
		
			2月
			16日至
		
			6月
			29日,从岳城水库引水入白洋淀,为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引岳水量
		3.9亿
		m3,入淀水量
		1.6亿
		m3。白洋淀水面面积从补水前的
		
			31km
			2增加到
		
			115 km
			2,淀区及周边
		60万人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芦苇生长茂盛,鱼、虾等水生动物繁殖良好,旅游事业兴旺发达,气候环境得到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
	、实施向北京集中输水。
		2004年,我省壶流河、云州两座水库联合向北京集中输水,输水总量为
		2200万
		m3。为确保了输水成功,河北省水利厅多次派人员赴张家口市检查指导,张家口市及沿线阳原、蔚县、涿鹿、宣化、怀来五县人民政府和群众,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讲政治,顾大局,昼夜巡堤,积极做好输水工作,张家口市在国家投资尚未下达的情况下,提前实施了桑干河输水工程,圆满完成了输水任务。
		
			 
	8
	、确定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区。
		
			2月
			25日,省水利厅确定邯郸成安县、石家庄元氏县、衡水桃城区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并报水利部备案。
		
			 
	(四)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1
	、制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细则》。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结合实际,省水利厅研究制定了《关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细则》,并于
		
			2004年
			5月
			1日实施。
		
			 
	2
	、开展《河北省节约用水条例》立法调研工作。
		2004年配合省人大召开了节水条例立法座谈会,在省内省外开展了节水立法调研,反复进行了修改工作草案。
		
			 
	八、建 议
		
			 
	2005
	年
		 1~
		6月全省缺水量较多,水资源供需矛盾仍十分尖锐。因此,建议在
		2005年上半年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在大力推行取水许可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加强水资源与节水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构建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法规政策体系,依法保护水资源,逐步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社会风尚。
		
			 
	2
	.加大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力度,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3. 
	进一步推广节约用水技术,尤其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在工业、生活、农业三个用水户中,农业用水占
		70%左右,节水潜力大,是节水工作的重点。
		
			 
	4. 2004
	年上半年全省山区河流来水量较少,部分山区人畜饮用水将发生严重困难。另外,平原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地下水位将持续下降,各项用水都已发生困难。因此应尽早采取措施
		, 安排用水要一保生活,二保工业,三保高效农业。
		
			 
	5. 
	平原区农业灌溉引用河道闸前蓄存的污水时,应注意其水质是否符合灌溉标准。
		
			  |